En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材料学院召开中日材料结构与应用双边研讨会


202581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主办的中日材料结构与应用双边研讨会在中关村校区501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法国国家科学院和东京大学的三位日本籍学者作学术报告,吸引了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名师生参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陈攀副教授、李唯和王俊峰副研究员, 以及合作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法国国家科学院日籍专家Yoshiharu Nishiyama研究员、东京大学Issei Osaka研究员、Tetsuo Yamaguchi副教授,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李唯副研究员,以及材料学院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生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并与现场师生展开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

研讨会开幕式由陈攀副教授主持。他首先对日方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对与会嘉宾及报告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开幕式.jpg

本次会议围绕天然高分子纤维素材料前沿研究展开,三位日本籍杰出学者及我院李唯副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师生就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郁。

issei.jpg

首先进行汇报的是来自国家科学院的Issei Osaka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功能性纤维素的静电纺丝衍生物及其应用”的主题报告。Osaka研究员首先向在座师生分享了团队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之后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大家分享了基于纤维素的静电纺丝衍生物研究工作。通过尝试和不断探索,最终其团队首次实现了通过CDMPC的静电纺丝制备薄膜,该薄膜可以被应用于制备手性选择渗透膜。该薄膜有望突破常规多糖手性膜溶剂兼容性差、碱性环境不稳定等瓶颈。

Yoshiharu Nishiyama研究员深耕纤维素领域多年,2015年与日本东京大学IsogaiSaito教授共同获得有着“森林木材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Marcus Wallenberg Prize2021年获得美国化学会纤维素分会Anselme Pyaen奖。本年度获得了日本纤维素协会终生成就奖,并于今年在日本出席了领奖仪式。

在本次研讨会上,Nishiyama研究员以"纤维素材料内部应变的控制机制研究"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报告首先对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这一大科学装置的微区小广角散射谱仪进行了概要介绍,随后重点阐述了利用ESRF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技术,对纤维素基与聚己内酯(PCL)复合材料内部材料取向的均一性应变行为的研究成果,深入解析了材料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报告分享了分子模拟领域的最新发现,力场中其设置的电荷数不同对材料结构模拟结果的重要影响。

nihsiyama.jpg

来自东京大学的Tetsuo Yamaguchi副教授长期深耕生物质材料利用、力学建模及仿生工程领域。本次报告聚焦其团队开发的创新材料:通过化学处理去除木材中的木质素,保留其天然多孔纤维素骨架,再与聚丙烯酰胺(PAM)高吸水性聚合物网络复合。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结合精密的计算模拟与多尺度实验,解析木质模板与合成聚合物间的复杂界面相互作用、粘附机制及力学-流变行为,从而精准调控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特性、机械强度及环境响应功能。这种仿生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水凝胶的强度缺陷。

tetsuo.png

李唯副研究员以“通过纤维素寡糖的抗冻活性增强器官低温保存”为题作报告。报告首先阐述了生物样本低温保存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现有冷冻保护剂普遍存在提取工艺复杂、产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难题,她从抗冻蛋白的仿生策略出发,提出将一种易于合成、绿色安全、稳定高效的冷冻保护剂——单分散纤维素寡糖(MCOs)应用于细胞与器官的冷冻保存中,以提升保存效果。研究表明,MCOs 及其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减缓冷冻及复苏过程中对小鼠肾脏、肝脏、脾脏和肺组织的损伤,为开发新型绿色冷冻保护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liwei.jpg

研讨会的下午举行了学生专场汇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6名博士后和研究所进行了课题汇报,并与来访日方专家与来访老师进行探讨。

学生汇报.png


本次会议聚焦于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纤维素,此次中日材料结构与应用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我校和材料学院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入国际合作交流,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德以明理 学以精工”的校训精神,不断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合照.jpg